6月18日至6月20日,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于青岛盛大启幕。峰会紧扣“跨国公司与中国—链接世界 合作共赢”主题。此次由中国中检举办的跨国公司市场准入于质量提升论坛峰会,向世界传递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欢迎外资的积极信号,展示中国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决心和行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局长顾绍平、山东省质量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承丙以及中国中检副总经理吕祁等领导,从不同维度发表重要讲话,为峰会增添丰富内涵。
顾绍平在“跨国公司市场准入与质量提升”论坛上,围绕质量发展对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他强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质量是跨国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国吸引外资、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他指出,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优化质量政策,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质量服务,助力其突破市场准入壁垒,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山东省质量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承丙立足山东本地,分享山东在推动质量强省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他表示,山东作为经济大省,高度重视质量提升工作,积极搭建各类质量合作平台,强化质量监管与服务。山东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希望更多跨国公司能参与到山东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来,通过质量协同创新,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中检副总经理吕祁则从企业实操角度出发,分享在质量提升、市场准入服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介绍,中国中检凭借专业的检测、认证和检验服务能力,帮助众多跨国公司解决在中国市场面临的质量合规问题,助力其顺利进入并拓展中国市场。他提到,中国中检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为其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3A分子筛行业标准修订引发行业热议,其中新增的钾交换率指标成为焦点,行业企业能特异公开表达了对该指标及标准制定过程的关切。据了解,在此次3A分子筛行业标准修订中,钾交换率指标的突然加入,让众多企业感到意外。能特异方面指出,从专业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充分且权威的科研成果与实验数据能够证明钾交换率指标与3A分子筛实际性能、产品质量存在紧密联系。截至目前,行业内尚未有系统性的研究对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3A分子筛进行全面测试,以明确该指标的科学合理性与必要性。在中空玻璃制造、石油化工气体干燥等3A分子筛主要应用领域,企业实际生产经验显示,部分钾交换率不同的产品,在实际使用效果上差异并不显著,这无疑让该指标的科学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该指标的引入还可能给行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创新阻碍。为了满足这一新增指标要求,企业不得不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引进新的检测仪器,同时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术培训和研发新的生产工艺。对于众多中小型企业而言,这些额外的成本投入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面临生存危机。此外,企业将大量精力和资源集中于满足指标要求,用于探索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创新投入就会相应减少,这将严重制约3A分子筛行业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环境净化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拓展。
除了对指标本身的质疑,能特异还对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表达了强烈的诉求。行业标准的制定应是多方利益协调、共同参与的过程,必须保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但在此次标准修订中,是否存在个别利益相关方通过设定特定工艺路线来限定性能指标,从而达到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目的,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猜测。若标准制定过程沦为个别企业维护自身市场地位的工具,不仅会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生态,更会损害整个3A分子筛行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关于3A分子筛行业标准中钾交换率指标的争议以及标准制定过程的公正性问题,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核心矛盾。行业专家指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企业诉求,尽快组织多方力量对该指标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完善标准制定程序,建立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标准制定机制,以保障3A分子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